极品笑话网,每日更新最新笑话资讯!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爆笑笑话 >

徐家汇藏书楼探秘

标签:上海 耶稣 徐家汇 藏书楼  日期:2018-10-22
1900年徐家汇藏书楼远景上海之所以成为上海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得以形成上海的文化,在这里,连时间都没有逃得过,作为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图书馆,作为上海现存最

1900年徐家汇藏书楼远景

  上海之所以成为上海,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百年最关键,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得以形成上海的文化、城市的精神。徐家汇藏书楼作为一个东西思想的交汇点,无疑是这段历史最好的见证者。

  沿着肇嘉浜路一路来到徐家汇,除了“不息”,还真想不出什么更贴切的词语:穿梭的车流人流,一直在卖出买进的百货商店,生怕追赶不上高科技的数码城产品……似乎一不小心放慢了脚步,就会被落下。

  然而,沿着漕溪北路一路向南,经过白色拱形人行道、隔墙看到那两幢与周围“很不搭调”的欧式小白楼时,很多人会被吸引而心甘情愿驻足。在这里,连时间都没有逃得过,几百年的厚重历史安心地、静静地沉淀着,这就是漕溪北路80号的徐家汇藏书楼(Bibliotheca Zi-Ka-Wei),今称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作为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图书馆,作为上海现存最早的具有公共性质的近代图书馆,藏书楼无疑是我国西学东渐、东学西传的一个缩影。

  两幢小白楼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包括上海在内的5个城市被辟为通商口岸,一度为清廷所禁止的西教逐渐恢复在华传播。1843年上海开埠。1847年3月(清道光二十七年二月),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南格禄(Claudius Cotteland)委派司铎梅德尔 (Mathorinus le Maitre)在徐家汇置地,西班牙籍耶稣会士范廷佐(Joannes Ferrer)设计图纸,建造耶稣会修院、会士居所和小堂。据同治《上海县志》第三十一卷记载:“徐家汇天主堂旧建在西门外肇嘉浜徐文定公光启庐墓之东北,为近地教中人瞻礼所。”

  从3间供会士阅览的“修士室”开始

  1847年7月(清道光二十七年六月)竣工落成,耶稣会修院由青浦横塘迁至徐家汇。当时,传教士们已经开始搜集图书,并专辟3间“修士室”用以藏书,是为徐家汇藏书楼的雏形。起初并不是独立楼体,也未见规模,只是供会士查阅资料的小型场所。

  1867—1868年,因藏品渐丰需要扩大空间,原有的平房改建成两层楼房,下层用作藏书室,并在楼东北侧新建3层耶稣会住院,即神甫楼。1897年,原先的两层楼房拆除,藏书室移到神甫楼东北侧,扩建成新的两层藏书楼,又称“汇堂石室”、大书房或藏经楼,当时往来的信札中也称藏书楼耶稣会士为“石室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