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笑话网,每日更新最新笑话资讯!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爆笑笑话 >

转基因技术产业化在争论中探索前行

标签:安全 技术 水 基因 转基因  日期:2018-10-15
转基因是指利用DNA重组技术,一棵树长了一个瘤子,实际上,如袁隆平研究的杂交稻是野生稻与水稻杂交,而普通消费者也担心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转基因技术是一种中性技术,发表文章称,对
    讯:据新浪网消息 记者 左永刚报道  

  去年年底,农业部颁发了一个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品种、两个转抗虫基因水稻品种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其实,转基因生物技术自诞生日起,科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而围绕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更是引发了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等问题的争论。

  技术之辩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介绍,转基因是指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受体生物中,使之产生定向的、稳定遗传的改变,也就是使新的受体生物获得新的性状。

  林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自然界转基因现象随处可见,一棵树长了一个瘤子,这是由农杆菌转基因造成。而农民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利用这种转基因现象,通过传统杂交的方法来进行新品种的培育。实际上,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基因的转移。”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则认为,转基因技术与杂交技术有本质上的不同,杂交多发生在同种、同属或同科物种之间,亲缘关系很近,如袁隆平研究的杂交稻是野生稻与水稻杂交,都是稻属植物;而转基因是发生在不同的类群之间,如将深海里的鱼的基因转移到西红柿,将微生物的基因转移到水稻。杂交技术基本尊重了自然界的生物遗传规律,是比较保守的育种手段。

  由于对转基因技术的不同认知,因此业界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也有不同的解释。

  食品安全之争

  转基因技术用于农业,其出发点是减少农药使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作物水分、养分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产量。如将苏云金牙孢杆菌的基因植入水稻的遗传物质DNA中,使水稻自身产生抗虫毒素,杀死以水稻为食的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害虫。

  一直以来,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发展转基因技术主要是用于非主粮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中,以提高农作物抗害虫能力和产量。但2009年年底,农业部首次发放了一个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品种以及两个转抗虫基因水稻品种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这也是全球首次为转基因主要粮食作物发放安全证书。

  此事在世界引起不少的争论。在反对派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不反对转基因生物技术,但反对将转基因作物商业化,通过各种途径进入食物链”。而普通消费者也担心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祯表示,转基因技术是一种中性技术,是否有害在于转入的基因是什么,如果转入毒素,就对人体有害;转入改良作物品质或者抗虫基因,则对人体无害。此外,转入抗虫基因可以有效减少农作物虫害,进而少打或者不打农药。

  而蒋高明则认为,转基因生物技术确实能对一些虫害起到抵抗作用,但我国经济作物引入转基因技术以来,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次生害虫灾害。这也是蒋高明反对转基因技术应用于主要粮食作物的原因之一。

  据蒋高明介绍,2010年5月14日,美国著名刊物《科学》发表文章称,在中国北方一项长达10年的研究中发现,种植转基因棉花来杀死其主要害虫棉铃虫,却导致其次生害虫的大量爆发。

  对于转基因技术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支持者与反对派都举出了一些来自国外的实验实例。

  林敏举例说:“2009年10月,欧洲食品安全局转基因生物小组对转基因抗虫和除草剂给出了一个科学的意见,即在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环境影响方面,转基因与非转基因一样安全。”

  谈到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潜在隐患的担忧,朱祯表示,其实转基因技术用在农作物中的过程比现实中许多食品的安全隐患控制更加严格,相对更加安全。

  在争议中前行

  尽管围绕转基因生物技术存在诸多争议,但世界各国从未停止过对此项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在我国,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推进。

  2006年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16个科技重大专项,这也是16个科技重大专项中惟一一个与农业相关的项目。2008年该专项已经启动。

  2009年生物产业被国家列为高技术领域支撑产业和支柱产业,继而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的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的产业化。

  关于转基因技术,发展还在继续,争论依然伴随。对于争论,蒋高明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要让消费者自己判断。在这方面,争议的双方应当以平和的心态告诉公众事实真相。”